为加强历史学科集体教研,有效提升历史复习教学效益,紧跟教育浪潮,精准导航历史教学实践,深入探究“四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路径和具体实施策略,2024年5月24日上午在办公楼三楼会议室,莆田第二中学历史组开展了主题为“培养关键能力 提升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历史组组长周正杰主持,历史组全体老师共同参加。 围绕本次教研主题,卢慧敏老师作了《培养关键能力 提升核心素养》的校本培训。慧敏老师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传达了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使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是高水平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并将关键能力的内涵进一步阐释为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卢慧敏老师在校本培训指出,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可概括为三大类,即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特别指出福建卷中的关键能力是突出学科关键能力,加强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第一,围绕关键能力的考查途径1、创设真实新颖的情境2、增加试题的开放度3、凸显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展开阐述。第二,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分三大块分析:一、关于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主要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方法进行总结:1文字类:时空;关键词;标点符号;语气; 2表格类:数据的主题与时空;同类数据横向看异同,纵向看变化;多类数据看联系;数据来源,辨析数据真实与公正性。3地图类:图名、图例;图中的地名、河流、地形等;看人为因素:箭头变动、城市和事物分布等;4摄影、绘(漫)画类:画面文字、人物、事物等分析其真实信息;注意作者阶级立场和时代特征辨析作品的客观与公正性。二、关于唯物史观与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对唯物史观的考查,其基本解题思路,具体来讲:通过圈画材料中的关键词,获取、加工有效信息;要根据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挖掘出相关隐含前提;结合原理内涵来进行唯物史观的识别;另外设问和选项中也会通过一些关键词来凸显唯物史观。重视历史概念教学,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了解陌生的历史现象。研读课标确定核心概念,将历史概念解剖,设计系列问题串,凸显思维过程。三、关于批判性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信息获取与加工,挖掘隐含前提 ,独立提出问题(观点), 构建论证结构,评估和选择史实,形成历史结论。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比较异同:寻找关联性、发现差异性的原因,设计冲突的情境。 历史组老师就“培养关键能力 提升核心素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历史教学中从设置具体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掌握主干知识;注重分析历史史实,淡化历史结论,注重生成和探究历史问题;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校本培训,每位历史教师对培养关键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有更深的认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西蒙说的,当一个人接受一项任务,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完成时,他所面临的就是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把习得的知识、规则变为思维的素材,重新组合,以能够解决当前的新问题。如果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冲突的历史情境,会极大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