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示范校>> 课程建设
莆田第二中学课程建设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发布时间:2015-12-29】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莆田第二中学2016—2020年学校发展规划》,努力推进我校课程建设发展步伐,促进课程高质量地有效实施和持续地发展,以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特制订莆田第二中学2016—2020年课程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基础分析

学校现有高中三个年级60班级,3160名学生。学校生源来自全市各地,有35%的定向生分数不高,与统招生有一定的差距。学习水平差异大、层次多、基础弱、多样化是我校学生的基本特点。我们立足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通过抓住基础课程、提高拓展课程、发展研究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又取得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家长的高度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省级荣誉十几项。这些荣誉的取得激励着二中人不断奋进的信心,必将为二中新一轮发展奠定扎实而稳健的基础。

一、课改历程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自2010年以来,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的建设,至今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接轨新课程,常规工作落实到位。从思想认识、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四个维度探索课程建设,开发了近50余门的选修课程,组建20多个学生社团,并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学校课程制度,该阶段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建设和运作起到核心作用。在反思这一阶段的探索,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旧课程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课程开发和实施不够规范、课程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

2.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推进新课程,加强四个创新。在全面、客观分析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硬件建设创新、课程管理创新、教师研训创新和学校发展创新"的推进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场馆的硬件建设,进一步开发场馆辅助新课程实施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多渠道的教师研训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学校网络与省学籍管理的有效整合。该阶段突出的是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二、课程体系

根据《福建省新课程实施意见》精神,围绕幸福人生教育的内核,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完备的课程体系。

 1.必修基础课程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校对国家课程普遍进行了校本化处理,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我们从"对话、生成、激励"三个维度对"幸福人生"作了有益地探索,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的面貌有所改变,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升,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莆田市居第二名课改成果也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肯定。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改善教学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觉得新教学模式其意义在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发挥了其学习的自主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了课堂效率;避免了题海战术,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实现了全过程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了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2.校内选修课程     校内选修课程包括知识拓展类课程和兴趣特长类课程。我们为此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研究、科学研究、社会研究等六大方向的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幸福人生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各学科教育功能的有机融合,使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根据实际,依托地方人文、地理优势,开设地方和学校研究课程和选修课程,如语文的"文化专题"课程,数理化的"科学专题"课程,生物、地理的"环境保护"课程,美术的"书画"、摄影课程等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成果明显。社团课程是幸福人生教育的有力抓手,我校成立了专门机构"社团管理委员会",来组织管理学校社团活动课程。我校社团分国学社、科技社、英语社、群艺社四大总社,下设外语社、科技协会,爱秀、吉他社、街舞社、话剧社、B-BOX社,逐影社,书法协会,动漫社,集邮社,弈轩棋社,羽毛球社、足球社、乒乓球社等15个分社。二中的社团课程内容丰富,活动生动,深受学生喜欢,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3.校外选修课程    校外选修课程包括职业技能类课程和社会实践类课程。 职业技能类课程的推进主要得益于与陈兆敏师傅的合作,引进培育切合二中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接受一定的创业教育,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包含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日臻完善。 由校团委组织的"志愿服务"德育课程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程之一,我校组建以学生会干部为核心,业余党校学员为主干的志愿服务立体网络,形成校志愿服务总队——年级志愿服务分队——班级(团支部)志愿服务校队三级网络,建立了交通劝导、消防避险、生态环保、春运服务、清洁城乡、敬老助困、助学助残七只志愿服务分队多次受到《湄洲日报》莆田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与宣传。

4.特色选修课程群的建设

依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循序渐进地开发实施二中特色选修课程群的架构,落实学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逐步建设具有二中特色的”课程,主要包括七大选修课程系列:语言文学课程群、数理逻辑课程群、探究创新课程群、史学哲理课程群、躬行育人课程群、阳光体育课程群、艺术技能课程群等等旨在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即:身心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生态素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开发原则     

我校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依据横向渗透、纵向延伸、空间拓展和多样的原则进行整合设计,构建具有二中特色的幸福人生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更有系统性、立体性、丰富性。

1.横向渗透原则

学校在设计课程主题时注意各主题之间的渗透和延伸,实现不同主题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达到不同主题之间的整合。

2.纵向延伸原则

课程体系的规划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实现初高中衔接、高中三年段、中等高等教育形成纵向体系;同时把课程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年段目标,并对不同主题或活动项目的目标进行具体化,从而形成各年级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体系。

 3.空间拓展原则

学校在开发和实施课程时,考虑学生的活动空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维空间,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能力也不断提升。

4.多样化原则

开展多样化课程的活动形式要多种,要把幸福人生讲堂、主题班会、经典仪式、专项竞赛、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管理办法

学校研究、分析社会的发展需求,评估可提供的教育资源,调查分析学生的需求,组建了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推动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开发模式。我校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做出整体安排,确定了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包括多样化课程设置方案、菜单式选课方案、超市式走班方案、学分结构和认定方案、评价方案等。学校依据多样化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并及时向学生公布课程目录和说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模块。

我校多样化课程的自主开发一般经过以下6个主要步骤:①教师调研设计  ②领导小组初审评价  ③教师修改完善  ④领导小组复审评价   ⑤教师编写教材  ⑥领导小组终审教师实施。 积极修订和建立有关多样化课程实施的各项制度,包括课程的各类方案具体制度和方案如:《莆田二中关于选修课程开发方案》、《莆田第二中学课程实施方案》、《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莆田第二中学课程评价方案》等一系列方案。

 五、课程建设保障

1.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科学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质量。

2.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负责学校新课程方案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和班级管理;做好新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评价分析与学生学分认定,指导教师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保证新课程实施的质量负责制定学校课程方案(三年);制定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研制、开发选修Ⅱ模块课程。

3.学校学术指导委员会

负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成果评定和学生学分认定办法的审核;对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开发研制的选修课程方案及教材的审定和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定期调研、及时反馈,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与监控;沟通校际间交流合作的渠道,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4.学校学分审定委员会

负责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审定工作,坚持学分认定过程公平、公开的原则。

 六、师资队伍

现有高中专职教工256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92名,一级教师98名,研究生52人,省学科带头人8人,省学科理事16名,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94人。我校强大的师资力量有力地保障学校课程建设顺利推进。

七、课程资源

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完善课程资源。在不断完善常规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格教室、机器人航模科技教室、天文观测站、地震预报室、电视演播室、美术画廊、舞蹈房、电子阅览室、海峡书屋和各社团活动专用教室等一系列设施。同时也加强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学校网络与省学籍管理的有效整合,建立了实验互动管理平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数字化网络管理,建立了德育管理的网络平台所有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成为了有效的课程资源,为更好地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化课程改革。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校办学理念传承百年积淀、着眼民族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合格人才”,进一步扩大我校的课程自主权,推动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课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主观能动性,让课程建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二、五年规划总目标

着力从课程方案、课程研发、课程实施、特色创建、课程评价、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后勤保障等八个方面,努力推进多样化课程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造师生、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学质量,让广大教师能成就事业,全体学生能成就学业,使学校真正成为全体师生幸福发展的场所,真正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学校。

三、八大项目目标与发展策略

1.课程方案项目

项目目标   

以生为本,结合校情,以探索课程开发和开设的有效性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莆田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学年目标   

2016-2017学:重新梳理反思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修订《莆田市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试行)》,并做好方案的解读。

2017- 2019学:通过师生、家长座谈等形式,结合省厅的相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完善《莆田市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试行)》,方案着眼于课程价值体系、课程研发策略等并邀请专家对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指导论证。

2019-2020:做好《莆田市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试行)》的实施完善工作,方案着眼于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必修课程校本化开发、实施与评价落实学科课程建设方案的制订。

发展策略  

(1) 完善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管理委员会, 主要职责:

①负责对学校多样化课程实施作出科学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负责学校多样化课程实施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课改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多样化选修课程实施的实施质量 

②负责学校多样化课程方案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和班级管理;做好多样化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评价分析

③对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开发研制的选修课程教材的审定和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定期调研、及时反馈,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与监控;沟通校际、校企间交流合作的渠道,搭建平台 

(2) 善方案修订

邀请课程教育教学专家、家长委员会代表、学生代表共议《莆田市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试行)》,完善方案中的课程研发、实施、评价等制度

2.课程研发项目

项目目标  

加强教师能动性,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开发各类课程

学年目标  

2016-2017:开发符合《福建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莆田市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试行)》的各类校本课程150门,同时实际开课的课程达90门,每门课程不少于18课时

2017-2019:继续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到160,同时实际开课的课程100门,每门课程不少于18课时

2019-2020:深入研究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形成能提升学生学力的课程群形成20门具有二中特色,并在全市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选修课程 

发展策略

(1)招募课程每学年向全校教师招募各类选修课程,制定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 

(2)评估课程成立多样化选修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评估课程,确定每学年多样化选修课程开设目录 

(3)重点扶植由学校多样化选修课程管理委员会确定具有持续性、推介性、价值高等特点的重点选修课程,加大对重点选修课程各方面的投入,把其扶植为全省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课程 

(4)加强外联学校积极与高校、培训机构及职业高中的合作,联合开发选修课程

(5)必修课程校本化以学科组为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必修教学内容、改进学习方式为途径,探索必修课程校本化的策略 

(6)课程群建设学校按照学科发展水平,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统筹选修课程,形成结构清晰、目标明确的二中理趣课程群

3.课程实施项目

项目目标  

克服重教轻学现象,打造以学为主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多样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年目标  

2016-2017:做到每个学生每个学至少可任选2门课程进行走班上课;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60%;会考学科考试成绩,其中优秀率达到40%,合格率达到99.5%;升入高校的学生比例达98%;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因病缺勤课率不超过0.7%,在各类省市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在省市文艺汇演中取得一定成绩

2017-2019:做到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可任选2门课程进行走班上课;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65%;会考学科考试成绩,其中优秀率达到50%,合格率达到99.5%;升入高校的学生比例达99.5%;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8%以上,因病缺勤课率不超过0.4%,在各类省市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在省市文艺汇演中取得一定成绩。

2019-2020:做到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可任选9门课程进行走班上课;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65%;会考学科考试成绩,其中优秀率达到55%,合格率达到99.5%;升入高校的学生比例达99.8%;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9%以上,因病缺勤课率不超过0.2%,在各类省市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在省市文艺汇演中取得较好成绩。

发展策略

(1)规范教学行为。紧紧围绕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习评价等五个教学环节,开展系列化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2)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保持原行政班级的管理不变的情况下,将学生按学科能力分成若干层次,全面实施分层教学。

(3)重构评价标准。  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形成以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参与和时间的效度为主要指标的二中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   

(4)优化作业设计配合课堂教学范式变革,以减轻学生负担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的,精选与编创适合二中学情的校本作业。

(5)加强质量监控。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要求每个学科组要认真做好期中和期末阶段的命题工作,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期中和期末阶段的质量分析,建立质量监控的三级网络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6)深化选修课程。①确立以自主自愿、个性修习监护人适度必要介入的选课原则。

②确立印发手册、选课指导、学生选课、学校编制、个别调整、个性修习为顺序的选课流程。

③确定完成的选修课程体系建立网络选课排课平台

4.特色创建项目

项目目标  

基于课程建设的积淀,以传承和创新为策略,逐步形成具有二中特色的课程文化。

学年目标

2016-2017:通过申报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学校为契机,基本架构适合二中学生的课程体系。

2017-2019:通过申报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形成属于二中特色的顶层设计和实施策略。

2019-2020:通过扎实有序推进课程建设,力争成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

发展策略

(1)凝聚智慧  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途径,汇聚二中人的课程思想和谋略。借力专家团队,谋划课程发展战略,让学校的“”课程建设做到持续发展。

(2)外向辐射  通过研讨会、各类媒体等多种途径,适时推广学校课程建设成果,扩大学校课程建设的影响力。

5.课程评价项目

项目目标  

"注重多元评价,突出过程评价"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二中课程评价方案。

学年目标  

2016-2017:完善《莆田第二中学课程评价方案(试行)》,使每位师生明确课程评价原则和方法。

2017-2019: 完善《莆田第二中学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准确记录学生多样化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

2019-2020:  制定《莆田第二中学特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以此激励选修课程的研发,打造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选修课程。

发展策略  

(1)评价程序化   加强莆田第二中学课程评价小组的功能,全面负责考核教师的工作状态和认定学生的学分等工作。学生学分的认定分"任课教师考评"、"学校评价小组审核"、"学校网络公示"三个步骤。

(2)评价多元化   主要就学生课时、过程表现和考试(或考查)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获得学分的基本条件:①课时不少于规定课时的2∕3(18课时1学分);②学习过程表现良好(依据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果及教师评价等);③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或考查)合格。

(3)评价持续化   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的表现、成绩(含取得的学分),使学生能经常予以反思,不断地取得进步。

(4)评价公开化  每学期对学生学分认定须在学校内网、公告栏等处予以公布,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做到评价公开公正。

学分认定   依据:从课时、过程表现和考试(考查)三个方面相结合具体标准依据《福建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等。认定程序科学有效。

6.教师培训项目

项目目标

 围绕课程建设方案,依托学生需求,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努力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开设能力。

学年目标   

2016-2017:制定《莆田第二中学课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实行学分制,让100%教师领悟我校发展多样化课程的意义;同时有80%以上的教师具备课程开发、执教的能力。     

2017-2019: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多样化课程实施的理解力,有90%以上的教师具备课程开发、执教的能力;并有5—10名教师在市区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2019-2020:有98%以上的教师具备课程开发、执教的能力;培养3—5名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发展策略

(1)重视教师参与建立多样化课程的教师培训制度,与福建省教师培训结合对积极参与培训或研发多样化(兴趣类)课程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宣传。

(2)收集学生信息。教科室建立学生访谈制度,定期与学生就课程设置、开课情况等进行交流;在教学楼设置学生信箱,专门收集学生对多样化课程的建议。

(3)推行菜单培训。以全员培训为基础,尊重教师意愿,着重推行菜单式培训。

(4)挖掘校内名师。选拔5—10名业务精湛的多样化课程教师为校级名师,实行定期定量的考核制度;由名师引领其他教师,起到辐射作用。

(5)借助他山之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省市区教研部门联系,给教师做相关的培训。

(6)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多样化的校本选修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铺设更多的教师培训路径,聚焦"课程研发、教学执行"两大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7)确保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一些校本选修课程开设容易,但要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可能会遇到困难为此,我们将成立由特长相同或相近教师组成的导师共同体,加强导师的梯队化培养,从而实现校本选修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7.课程资源项目  

项目目标  

建立网络平台整合学科课程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发新课程资源,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多样化。

学年目标  

2016-2017: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包括场馆、教室、河流等,把其开发成多样化课程的课程资源积极与校友、当地企业联营,共同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2017-2019:整合教师的选修课程实施材料,编撰《莆田第二中学选修课程课程纲要》选修课程教材,供学生使用。

2019-2020:重新安排教师在多样化课程体系下教师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确保有90%以上的教师开设各类选修课程。

发展策略

(1)整合校内多样化课程资源重新规划学校各类场馆、教室,尤其是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实验楼、科技楼,把其开发成为选课课程的走班教室或学科教室把学校农业基地开发成学生学习农业生产方式的课程资源。

(2)挖掘校外多样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莆田第二中学教育集团的育人功能,联合办学,普职融通,师资互通。与企业联营,让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了解社会。

(3)重视教师对课程资源创新把教师研发的选修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把其编辑成《莆田第二中学选修课程》,印发给每位学生,供学生使用。

(4)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调配多样化的校本选修课程势必需要一大批"术业有专攻"的教师,为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我们将在全校摸底、选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化调配,让学有专长的教师担纲课程的首席导师,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8.课程保障项目

项目目标  

合理支配课程建设经费,积极创设课程资源,确保多样化课程有力实施。

学年目标   

2016-2017:规范合理使用课程建设经费。加大对多样化选修课程研发经费的投入,完成3个学科(或精品课程)教室的建设。增添图书,使生均图书藏数量在50册以上,报刊种类达到120种以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300种以上,每个学生平均借阅量不少于10册。整合学校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

 2017-2019:根据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多样化课程发展的需要,创设部分亟需的课程资源,尤其是硬件设备的增添,完成6个学科(或精品课程)教室的建设。在理、化、生和通用技术实验室,信息技术、音、美等专用教室以及各学科所需教学器材、学校卫生医疗器械设备配备达到《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配备达到500台以上。在高一、二教学楼教室增添书柜,利于走班。

 2019-2020:积极与知名校友、当地企业联营,共同创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资源。增加理、化、生、技术实验员和图书资料管理员以及卫生室人员配置达到《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要求,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完成10个学科(或精品课程)教室的建设。

 发展策略  

(1)提升各类馆室的服务功能。传统教室、场馆的单一化功能,将无法满足多样化校本课程开设的数量和性能要求。为此,我们将对现有的教室、场馆进行适当的改造、升级,赋予其更多的使用功能,真正实现"物尽其用"。

(2)增设不同需要的硬件设备。结合选修课程的实际需要,每学年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入,主要是实验器材、图书、计算机等。

(3)确保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每学年对精品选修课程的投入不少于全部选修课程资金投入的40%,主要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等项目。

 

莆田第二中学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