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论文
多维度分析说理写作教学方法刍议
【发布时间:2020-05-28】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作者: 姚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想一蹴而就是不容易的。但如何发展思辨能力,拓展思维广度,提升思维品质,从多维度分析说理写作教学可以找到抓手。本文试图分享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可操作的写作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广度,挖掘思想的深度,有步骤地提升学生思维。文章提出四个强调:强调多维度地输入阅读信息;强调输出不同角度、不同层级的思维火花;强调思维模型,引导多维思考;强调简易建模,套路演练。

关键词:多维度;教学方法;写作思维;丰富;深刻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于课程性质明确要求:“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1]不难看出,语文的视野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语文的根底往厚实的方向挖掘,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强调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愈加饱满充实。引领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形成言语经验,正确有效地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创作出多维度分析说理的文章,是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劳心劳力的一项大工程。

一、现象描述,直击问题

在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成为潮流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少高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信息的快感中,浅阅读大行其道,思维扁平单一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表现是:角度单一,不知变化思维浅陋,难见深刻;视野狭窄,思想空洞

不少高中语文老师,在多元价值观的作祟下,也往往陷落于物欲横流的泥沼泽中,不可自拔。语言工程的长期性、语文建设的艰巨性,拘泥于过去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往往成为我们裹足不前的绊脚石。在现实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内容轻思维,重文采轻理性等现象依然存在。幸亏,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随着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提出,也出现了诸多思辨性写作的教学实践,而这与多维度分析说理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多维度分析说理写作教学方面,许多教师似乎并未取得真经,并未涅磐重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本人这些年在不懈地探索,并不断地试错,努力往更丰富更深刻的方向,一寸寸迈进。同时,逐步形成一套可操作可仿效的教学方法,或许可以成为各位同仁的实践模本,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二、步步为营,四个强调

第一个强调:多维度地输入阅读信息。要求学生摆脱语文课本的局限性,敞开心扉,睁开双眼,扩大知识的疆域。不浪费信息时代的恩惠,不杜绝多个维度的信息。我们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空间隙,进行渗透式地引导学习,比如课间十分钟、晚自修前二十分钟、甚至课前五分钟,通过视频、音频、书籍等一切可以触及的有价值的媒介,让学生输入信息,补充养分,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存蓄。譬如:语言词汇、思想主张、审美情趣、文化底蕴、思维方式等等。在推介资源的时候,我们十分注重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学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深度的信息。尽最大的可能让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都能够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甚至自编校本材料,印发给学生,作为补充阅读,保证他们见得多、识得广、观得异、思得深。当同学们信息资源、知识学说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就能厚积而薄发。老师在引导学生多维度分析说理教学时,才有了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如果学生们输入只是同质化的文本信息,多维度就成了无源之水,分析说理就会流于表面所说的理也定是单一的声音多维度分析说理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二个强调: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引导他们输出不同角度、不同层级的思维火花。譬如材料作文的立论,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观照事件,让学生的思维往丰富、深刻推,让学生写出的文章广博厚重。笔者以“廖丹刻章案救妻”这一材料作文为例,分享一下,如何多维度立论,如何多维度分析说理。具体的教学环节呈现如下

首先我为学生指明多维度分析的路径。比如,可以从法律、人性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学生分小组领取一个角度,合作尝试片断创作,从中优选中最有代表性的文段,制作成幻灯片,小组推荐代表作为发言人在课堂上分享,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启发。以下便是学生的优秀成果:

文段一(法律的视角分析原因):法律是标准化的,与在人的情感下的判断力相比更具刚性。法律之神圣,根本在于法律的公平公正。这样的“好事”容易“教唆”更多的病患者,通过五花八门的违法犯罪形式“效仿”廖丹,危害社会。

文段二(人性的角度分析原因):廖丹此举显出人性中向私的一面来。在妻子的性命与公众法则的抉择中,他选择了被自己规划到私人领域中的妻子,在妻子的诊断书盖住他的眼睛时,他已看不见法律典籍。

文段三(以社会学的学说分析原因):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是礼俗社会,二是法理社会。在乡土社会中,大家靠规矩维系生活,受到道德观念的约束。转型期的中国,旧观念在坊间依然存在,必然给现代司法带来些障碍。

文段四(历史文化心理的层面分析原因):国人向来有同情弱者的惯性思维,自古以来仿佛一件事只要给予其足够凄美悲惨的背景便可主观认为它必定有理,实际未免太过武断。再加上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熏陶,我们不免觉得法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情。

文段五(制度的角度分析原因):从廖丹案中,我们不难看到社会公共救治机制的不灵敏,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备,而这些在多数时候是社会底层人士犯法的根源。在这个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中,人们无法从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中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料的情况下,作案人铤而走险。

从这些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是非常聪明的。因为有了分析问题的抓手,同一个材料,在他们的面前,就能多维度地立论。随着学生的思维拓展,思想也变得广博而深刻了。

第三个强调:建构写作思维模型,引导多维思考。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效避免说理的单一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分析说理的思维习惯,即能将事物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剖析。潘新和先生在《不写作,枉为人》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分析比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从多种角度,探讨论点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全面深入地解释论点丰富的内涵,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岂不是在进行更细致的多维度的思考吗?毋庸置疑,议论文的“深刻性”,除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包括阐述看法的层级性复杂性、论证分析的严密性等方面的指标。因此,为学生议论文分析说理建立基本的思维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在马正平写作思维诸多理念的影响下,我个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分析说理思维模型是:概念界定、原因条件分析(内因:心理学、伦理学等多角度;外因:背景、时代、社会、文化、自然、制度、宗教等)、结果分析(正面意义;反面危害)、措施分析(态度、方法等)、相似、相关、相对等。有了分析说理的思维模型,学生们的思维便有了更登攀高处探测深处的可能,也就有了多维度思考的机会。

第四个强调:提炼出简单的结构模式,不间断地套路演练。正如马正平在《高等写作学引论》中说的“写作就是缔造一种秩序,一种生存的秩序。” [2]而要把思考的想法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编织成有秩序的文章,不得不顾及段落的划分和安排、行文步骤顺序等。我希望为学生铺设较多的思想轨道和思维路径,大力鼓励学生追求思维方法的多向度,以便于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创作欲望。在教学途径与方法上,我力求简洁实用科学可操作性强。由此,产生了几种简易的实操结构思维图式:立足现实、审视社会规则、挖掘思想文化深度;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哲学境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民族价值、人类价值;物质、审美、情感、文化;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心理等等。加强类似的多维度训练,便能扎实地培养起学生多维度分析能力,让议论文写作往横向迈进纵向推进。当然,掌握较为复杂的作文技能思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假以时日反复演练,方能巩固学生的意识,由外力的推动内化为习惯行为。

三、分享经验,以供借鉴

本人分享的这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相信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议论文写作的维度,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说理往更绵密的前方进发。文章提出四个强调:强调多维度地输入阅读信息;强调输出不同角度、不同层级的片断;强调思维模型引导多维思考;强调简易建模,套路演练。引导学生往思想的更青处漫溯,妙笔创造博大深远的思想境界,岂非师生共同的思维乐趣?追求思想的丰富和深刻,是多维度分析说理训练的目的所在。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和理性的思维,必定需久久为功。我不愿意被自己设计的“套子”所限制,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心态,等待着不同的更细致的靠近规律性的说理模式的诞生,或是从学生的创作中获取,或是从同仁们的课堂实践中借鉴。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老师应开拓自身视野增进见识,不断致力于构建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2018年,P4-5

[2]、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