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科研>> 试卷评价
莆田二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政治学科期末质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6-02-10】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高三政治学科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总体评价

 1、这次试卷覆盖高中政治必修一 ——必修四的全部内容,试卷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较好地体现了重视书本、考察基础的高考命题思路。

 2、试卷的选择题阅读量不大,而且题目的指向明确,能较好地检测出学生对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实际掌握情况。

 3、试卷的主观题注重考察学科不同模块思维要求和主体主题知识库构建,通过突出主观题的“运用综合思维多角度阐释解决问题”、“小切口的分析问题”、“突出过程性知识”三种基本题型考察来引导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学科基本能力构建,热点选取与时俱进新颖新鲜,设问明确。

4、试题原创性强,题型结构稳定,定位清晰,学科基本能力立意凸显,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考察突出,发挥了良好的信息反馈和第二、三轮复习备考的导向作用。

二、问答题部分:

25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双控”为什么能倒逼企业转让生产经营方式。

【典型错误】: 1、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不足,没有认真审题,部分学生材料中的双控指的是什么都没有认真看,不适应归纳概括题型;演绎思维不足,不能较好地根据经济生活内在知识联系推理论证问题和写出答案;因此,答案中的第1点基本上没有办法涉及到。2、相当部分的学生从企业如何经营的角度回答。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说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勇于担当的依据。

【典型错误】:本题答案第一点侧重,我国勇于担当,维护国家的利益,这一点基本上学生都可以回答到,但是对于第二强调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关切他国利益,部分学生不会作答。即学生不注意知识的前后串联,过于机械地强调书本上的文字构成。不会组织答案,而是将一些与题目不相干的内容搬出来,不懂得结合所给材料抓住要点分析问题。

26(1)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高凤林为什么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典型错误】限定性设问,知识细化要求高,不少同学记忆出现混淆;知识无法细化,很难开展具体论证;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这一句部分学生没有写,一些学生把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等同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从而因此主要用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题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知识,说明劳动者应如何践行爱岗敬业的精神。

【典型错误】对考点把握不全,调动和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不够,对应如何践行爱岗敬业的精神写成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基本的审题能力仍比较欠缺,受惯性思维的制约。而对劳动者要加强自省、自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学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比较少涉及到。

27、(1)有人担忧,二孩政策会导致人口剧增,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学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典型错误】:本试题是一题评析题,学生对评析点没有找准确,容易漏答点,评点一会导致人口剧增,这一点学生没有看到是不准确的,有的学生看到了可是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却不到位。二孩政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学生论证时不能明确找到对应知识点作答。综合思维和准确获取信息,理论联系能力不足。也反映出学生知识面窄,对时政热点关注少,“知识库”不健全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我国政府是如何做好决策的。

【典型错误】:有些学生犯知识性错误,政府是如何做好决策,有的三大决策写不出来 ,或者写成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执政。其次,不能准确选用政府有关知识回答,知识体系细化不足,容易堆砌知识点;并导致理论对接实际能力偏弱。

28、(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典型错误】:角度考生审题不清,题目很明确文化作用考查的是第一单元 ,但是部分学生却答成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审题不清,没有抓住材料中的的关键信息,却用了老师整理的关于文化作用的几个方面,胡弄堆砌,没有针对性,造成失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农民应该如何为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典型错误】:本试题难度比较低,因此,学生的答题情况比较良好。但是部分学生无法将知识细化,也找不到相关的材料,因此,很难开展具体论证。本题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学生由于做题的速度太慢了,因此,有比较多的空白,这是最可惜的。

3)互联网也有风险,坑农、骗农事件时有发生,请你为网农如何防范互联网风险提出一条建议。

【典型错误】:本试题是开放性试题,难度不高,学生得分比较好,同样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时间不够放弃作答。

三、今后教学的对策及改进措施:

通过此次考试,给我们的启示太多,其中有针对教师的,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完善和巩固目录性的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目录性体系是一切知识体系构建和重构的基础,是综合性试题发散思考的基础,任何时候都必须重复记忆,牢固稳定地坚守;目录性也包括学科模块自身的体系分类,如哲学四个模块、经济四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复习的主人;教师给学生恰当的、有意义的帮助,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

2、加强对教材解读,细化知识层次,深化对小切口问题的理解。寻找试题与理论的桥梁,发现优秀答案的科学表述。如问题“如何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科技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答案往往就在小范围、细化的知识讲解中出现。应善于将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要点讲解知识

3、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解和理解,一次突破知识系统内的其他知识。如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反比关系且与个别生产率无关。淡化部分教材知识的区别的考察,突出多角度对应解读。如淡化政府4大职能区别,突出政府行为与之对应即可;淡化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突出三原则在实际的举措中如何贯彻即可。查缺补漏。注意模拟考试中还未涉及的主要热点和考点的考察和讲解。

4、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在把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尤为重要。平时教师上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考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即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材料式试题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读懂材料(包括确定中心、分出层次);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联系知识(材料与问题所需原理、知识);组织答案(将课本知识与材料相对照整合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