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基础会考复习提纲【必修Ⅲ】
【发布时间:2016-11-30】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高二历史基础会考复习提纲【必修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2)

代表人物: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和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主要观点:

◆ 儒家:

1)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地位)

①政治思想:A.“仁”“礼”——思想核心;“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实现爱人的途径:遵循“忠恕”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礼”的途径:正名)

B.提倡为政以德:统治者应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②哲学思想(鬼神观):对鬼神持怀疑的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③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独立思考、“当仁不让于师”等

2)孟子“亚圣”):仁政学说-核心,民贵君轻;性本善;倡导“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义利观

3)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性本恶;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等

◆ 道家:

1)老子(春秋)――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代表作《道德经》

①哲学思想:A.“道”的思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的运用,即“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思想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实现转化的途径是通过“守静”来实现以弱胜强。

②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具体内容:其一,统治者要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不要过分威逼百姓—积极意义;其二,把原始纯朴社会当作理想目标,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愚民”政策—消极影响。)

2)庄子(战国):“齐物论”、“逍遥的人生观”、“天与人不相胜”,人须顺应自然

◆ 法家――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法家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墨子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等众多领域内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12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等产生深远影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4、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

1)形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原因: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大一统事业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新儒学的来源:它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新儒学的内容:提出“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具有两面性);施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和三纲五常学说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新儒学十分有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同时也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5、知道朱熹的理学及其地位(4)

1)南宋朱熹地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理的内涵:① 世界的本原   ② 儒家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③ 人性

3)实现“理”的方式:格物致知

4)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思想特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5)程朱理学的地位: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它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很大影响。

6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5)

1)李贽(明代晚期):著作——《焚书》、《藏书》

①政治观:鞭挞孔孟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及其学说的绝对权威

②人性论:批判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哲学观: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动摇“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王夫之(明末清初):著作——《船山遗书》

①思想特点: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哲学观:A.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B.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伦理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3)黄宗羲(明末清初):著作——《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①政治--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思想特点)

A.抨击君主专制,认为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 ”

B.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师友”关系,否定伦理纲常

C.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经济: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顾炎武(明末清初):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治学态度: 批判空疏学风,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人生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三人思想的共同点:①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②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③ 思想: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与李贽不同的是:他们把斗争的矛头从传统儒学进一步延伸到君主专制制度,并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时还提出了改革现实时弊的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6)

1)造纸术(影响最为久远):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2)印刷术

唐――雕版印刷术发明:《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外传: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后由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

唐代发明,唐末应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

产生于炼丹制药的实践过程中,当时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突火枪、火蒺藜等

外传:元朝时期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指南针(历史最为久远)

战国―“司南”,后出现指南车、指南鱼;北宋―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外传: 13世纪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6)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中国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为新航路开辟(如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概述汉字的起源与演变7)

1)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大多为象形文字。甲骨文为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2)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3)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由不规则到规整

◆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3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7)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东晋

王羲之――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等,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特点:草书狂放不羁,楷书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

特点:以行书名世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

汉字的书法正是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5概述绘画的起源8)

新石器时代先民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将人物、动物形象或抽象的几何图案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画。

6、知道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8)

基本特征:宫廷和民间绘画注意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7、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9)

文学形式

文学成就及特点

代表作品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现实主义先作,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历史

《硕鼠》《关雎》

楚辞

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自由灵活的句式,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开创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屈原《离骚》

汉赋

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唐诗

题材丰富、流派众多、内容丰富、体制完备、思想性、艺术性极强,更注重抒发诗人主体的感受与情怀;

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白居易(现实主义)等

宋词

起源丰富而复杂,又称“长短句”,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乐调曲谱“填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破阵子》--豪放派

李清照、柳永婉约派

元曲

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创作而形成于的一种新诗体,语言通俗、多感叹时世,流露消极避世思想

关汉卿《窦娥冤》

小说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流――章回体裁小说;

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

四大长篇小说:曹雪芹《红楼梦》--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吴承恩《西游记》--神魔小说的典范;罗贯中《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水浒传》--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

◆明清时期批判社会现实黑暗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20)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各国律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郑观应,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启蒙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

4)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代表:

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②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③谭嗣同--《仁学》:倡导自由、平等、男女平等,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发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④严复--《天演论》: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革新的道理。

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论战的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0)

①政治:维新变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②经济: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3概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1)

①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提倡文化平民化

4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1)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③促进民众的觉醒,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④促使人们更加迫切的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⑤局限性:A.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过于偏激,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5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23)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李大钊:

①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发表《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学习十月革命为建立劳工社会奋斗

③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成为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武器。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2)

1905年,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革命的前提

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含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暗含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革命的核心

内容:创立民国 

含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地位:三民主义核心:从理论上解决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革命的补充

内容:平均地权(核实地价,增价归公) 

性质: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2、了解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22)

1)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局限性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的变化: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明确反帝

——

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的政纲

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的状况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22)

1)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它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2)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实现了公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23)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发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A、背景:蒋介石和汪精卫反革命叛变,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一再妥协退让,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B、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内容: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大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时期(1927—1937年)

A、背景:国民革命失败,进攻以城市为中心的起义失败

B、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内容: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D、意义: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使马列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

③成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年)   

A、背景:毛泽东逐渐确立了在全党的最高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

B、著作: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

C、内容: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意义:它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革命有了这一正确路线的指引,从此加快了迈向胜利的步伐。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发展: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A、背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B、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并提出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⑤进一步发展:过渡时期(1949—1956)

A、背景:新中国成立

B、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

⑥再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A、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内容: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

5、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23)

1)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是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6、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4)

1)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事实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2)形成标志: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成熟的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

(4)中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十五大

(6)内容:

①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

⑿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⒀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坚持中共的领导核心地位

⒁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24)

1)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2)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是当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

8、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4)

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核心问题: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3)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7)

1)国防科技领域:

两弹一星: 原子弹(64年);导弹(66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70年)

②1964年,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70年“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1975年,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农业领域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作出贡献。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 “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3)计算机信息领域

1978年开始研制巨型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巨型“银河Ⅰ号”计算机(亿次/秒),1997年成功研制巨型“银河Ⅲ号”计算机(百亿次/秒),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中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4)航天科技领域

载人航天:2003碾甘肃酒泉发射“神舟5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2005年成功发射“神舟6号”,费俊龙聂海胜2012年“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2013年“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2、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27)

①政治: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②经济: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我国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④社会生活: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28)

1)新中国建立后,扫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3)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1961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至1963年基本结束,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指导方针。

4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9)

1)时间:1956年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3)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29课最后一目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中国文艺重现生机,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刘心武《班主任》,路遥《人生》,古华《芙蓉镇》)、戏剧(《白蛇传》,《天下第一楼》)、诗歌(贺敬之《中国的十月》,李瑛《一月的哀思》)、影视(《老井》,《红高粱》,《孩子王》获国际电影节大奖),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界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提出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见解。一度被撤消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新的学科。1996年至今,“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中国人频繁和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迎来学术春天。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1)

1)智者学派:

①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②观点:A.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道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没有客观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③评价: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

观点:A.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提出 “知识即美德”: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意义: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2、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11)

重视认识社会和人自己,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3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十日谈》、《哈姆雷特》(12)

①但丁:《神曲》

②薄伽丘:《十日谈》——“人曲” :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揭露教会的腐化和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称之为“人曲”。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三人都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④莎士比亚(英国):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爱与恨,情与义,善与恶,奋斗与命运等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哈姆雷特》是其最杰出作品之一,深刻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戏剧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4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2)

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之一是追求现世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5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3)

①“因信称义”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②否定赎罪券的功效,主张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③创立新教,建立起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廉价教会”(“新教”)。

◆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路德思想的影响:“因信称义”学说否定了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这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6、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3)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信仰自主。

7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14)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详述法律的历史;探讨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掌管,三权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制约平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伏尔泰: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倡导开明君主制②歌颂理性,自由平等是人的天赋权利,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3)卢梭:《社会契约论》

①天赋人权    ②“人民主权”思想  ③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封建压迫  ④“社会契约论”  ⑤主张创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

◆伏尔泰堪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卢梭堪称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8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4)

1)启蒙运动的性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发展表现:①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即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②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③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④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从内容上看: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专题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5)

(1)主要成就①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②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③创立微积分

(2)历史地位:①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②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③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④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⑤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2简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15)

1)进化论创立的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颠覆了“上帝造人说”。

2)进化论的主要观点:①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论证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5)

1)发明:①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机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交通工具的革新,成为生产和交通部门“万能的原动机”,人类跨入蒸汽时代。②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和配电系统(最重要)、留声机、电影摄影机,改进了电话、电报、电影等

2)作用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②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改变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参看课本62页最后一段和64页最后一段以及必修2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25)

1)相对论

①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建立广义相对论。   

②相对论内容: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

2)量子论  

①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③丹麦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3)意义:A、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很大程度上解决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广泛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B、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如半导体和激光器的发明;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C、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开阔人们视野,改变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它们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重大影响。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17)

(1) 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英国―拜伦-《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①背景:A.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是欧洲革命与改革的年代;B.人们对启蒙理想的破灭和社会现实的不满;C.对现实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

②诗作风格: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③浪漫主义的特色:想象力丰富;注重心理描写,特别是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④影响: A.作品对下层劳动群众给予深切同情,尽管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B.有力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的旗帜。

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①背景:A.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

绳;B.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矛盾日趋尖锐,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呐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鞭挞资本主义罪恶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受到普遍欢迎。

②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内容: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

B.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近代的《伊利亚特》”

“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内容:描写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们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③现实主义的特色: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④影响: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作品犀牛利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代表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18)

1)后印象派-凡《向日葵》,被称扑向太阳的画家

艺术价值:以新的视角描绘客观世界,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画家的主观个性与激情

2)现代派-毕加索—西班牙-《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等

①时代背景:A.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里,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金融危机等种种尖锐的社会现实,使不少艺术家们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幻灭;B.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大大调整,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C.近代哲学、心理学和社会思想的影响

②艺术价值(特点):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饿统一与和谐。

3、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18)

1)贝多芬(德国)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时期的代表,被称“乐圣”,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

2)背景:①西欧封建旧世界正在消亡,资本主义新世界正在产生②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政治领域发生巨大变革③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④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科技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⑤18世纪以来已有的音乐成果及贝多芬个人面对困境百折不饶的意志和突出的艺术才华

3)特点:作品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深沉的哲理。

4)影响:①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交响曲的发展与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交响曲的新形式;②他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并调动一切音乐表现手段来为这个使命服务;③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反映,这也决定了文学艺术流派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