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莆田二中政治组 谢志逸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题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发展,而按客观规律办事既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下一课的逻辑起点,在第二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地位上看,学习本框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运动观、规律观,提高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有积极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2)教学难点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 人与规律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对于高中生来说哲学知识感觉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使理解本课具有了一定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生活,感受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又有相对静止的特殊状态,理解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掌握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明确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