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学生发展>> 劳动教育
火红五月行 砺志促成长 ——记2023莆田第二中学高一年段研学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前言

  汀港渔村在五月暖阳的照耀下胜似“蓬莱仙境”,山脚下的永洪研学实践基地如仙境中的一颗明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让学生亲近自然,拥抱历史,在躬行践履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劳动精神、家国情怀,莆田第二中学高一年级1000多位师生奔赴永洪研学实践基地,上一节全新的研学思政课堂。他们暂时放下课堂学业,踏出校园,把自己的情感融于海风,植于渔村,去感受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体悟渔村劳作的风土人情,领略莆仙戏曲穿越千年的雅致风韵,赓续百年党史红色基因,培养爱国爱乡高尚情怀。“火红五月行,砺志促成长”,遇见一个更美的自己。

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领导在致辞中强调:“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研学助力你们成长,加油少年!”。

一、领略自然之美,江山如此多娇

  •    在汀港山景区,同学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书群”“福禄洞”“一线天”“翠翠湖”风来仪”“龙抬头” “水晶石”“风动石”“无忧路”“平安渡”“三叠泉”“凤凰台”“钟鼓舞”形态各异,一步一景。在游玩与欣赏中同学们不禁齐声高唱毛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班级合影

.图片9.png

二、传承红色基因,丰厚青春底色

 •  攫取“百年党馆光辉之一粟”,在埭头镇艰苦奋斗主题馆中,同学们参观“谆谆教导”“党章规定”“庄严号召”“领袖点赞”“平语近人”“中国精神”“峥嵘岁月”“围垦大业”“建库丰碑”“引水传奇”“修堤壮举” “风雨坚守”各板块,登“创业渠”瞭望台,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流厅、体验“忆苦饭”等。

  讲解员生动细致地讲解革命故事,同学们时不时互动沉思体会,思绪穿梭战争年代,对照现今世界。同学们 血脉喷涌,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曾经积弱积贫的旧中国,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如今“东方雄狮”醒了,如今一个富强民主的大国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的经济韧性十足,已稳居世界第二;蛟龙入海、嫦娥奔月、祝融上天......每一项成就都在书写着“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盛世辉煌。

• 重走“长征之路”,再续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本次研学中,基地组织了模拟长征路活动,让学生来一场沉浸式体验,重温一段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战争年代的长征虽已远去,但如今攀登学习高峰、建设高峰、科技高峰的战役就是当代少年的新长征,希望借此赓续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弘扬劳动精神,探索海洋奥秘 

     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渔村特色民俗是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 参观汀港民俗馆来近距离接触久远而又时新的渔村乡土人情。陈旧的渔船,斑驳的船身仿佛正与同学诉说着古老的“妈祖传说”,船身缝隙的麻丝填料似乎也在诉说着非遗“水密隔仓”技术 ……

  参观完民俗馆后,同学们背上小鱼篓,化身“少年渔夫”。

  试看少年翻空滚底流,任它虾兵蟹将哪沉浮?在永洪赶海基地,鱼虾跳跃,蟹蛤潜底。二中少年正上演着一出“哪吒闹海”大戏,海蟹、花蛤、海蛏、苦螺均逃不过他们的“五指山” 。夹杂着点点泥浆,如墨梅般绽 放于同学们的衣襟,喧闹声与欢笑声,声浪盖过奔腾的海浪声,一个个“渔夫”满载而归。

  赶海回来话炊烟。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傍晚时分,在柴火灶区,莘莘学子当大厨,挥铲添料,煎蒸捞煮样样 行。古村落的袅袅炊烟随着海风飘散,同学们自制的佳肴色香味俱全,饕餮大餐令人馋,且食勿踟蹰

四、传承非遗文化,延续莆阳文脉

  莆仙戏,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次非遗项目莆仙戏走进永洪研学课堂,梨园名角近距离教习同学们莆仙戏知识并现场示范。同学们画脸谱,着戏装,学习独特的唱腔、动作。虽略生疏,但一频一笑一唱里不觉就传承了这千年莆阳文脉。

  同学们还参与了线面制作、红团制作、豆腐制作、地瓜馒头制作、中国结、剪纸、石膏制作等非遗项目, 习传统技艺,承莆阳文脉。

1 、制作线面、红团。

莆仙传统美食线面、亦称“长寿面”“妈祖面”。和面、碾面、割面、搓面、盘面、拉面、扬面、分 (挑) 面、䁁 (干) 面,上红头绳...... 同学们依工序深入体验。同学手中面,莆仙民俗情。

“红团”是莆仙另一非遗民俗小吃。同学们边制作,边讨论,赓续传承千年非遗小吃文化:品儿时“妈妈的味道”,读天下莆商时光里的“乡愁” ,悟“红团”里孕育的慈善文化。

  2 、豆腐制作。

  豆腐的制作也是同学们的一场生活实验课。卤水与豆浆的邂逅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课堂中的知识 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是否会成为学子们今后成长中关于生活美学的温馨回忆呢?

  3 、中国结、石膏、彩绘、剪纸制作

  同学们正体验着另一堂化学实验课与艺术课:水与硫酸钙的奇遇,产生着奇妙的变化。随着自己的喜好、个性绘上相应的色彩,一件精美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诞生了;一根根红丝绳,穿梭于同学们的指尖与题板之间,一场丝绳的神奇旅游,幻化出一件精美的中国结;手中剪游走,一片片红纸经他们的加工,展开就是“绝世佳作”,这是属于他们自已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

  同学们在体验中传承民间手工传统,在实践中品味快乐,寓教于乐,知行合一。

五、开展拓展训练,提升国防意识 

  研学期间,基地还结合国防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形成良性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氛围,营造良好风气,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毕业墙、毛毛虫、射箭、障碍墙等团建项目,同学们既玩得高兴,又增加了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积聚了力量。

六、亮出青春姿态,秀出自我风采

  夜晚,渔村的暖风继续吹拂,温暖着莘莘学子激荡的心,永洪舞台的灯光璀璨夺目。二中高一的同学们载歌载舞,绽放火热青春。歌唱天空、歌唱大地、歌唱大海;歌唱校园,歌唱家乡、歌唱祖国;歌唱生活,歌唱青春;歌唱理想。他们在歌唱中放飞梦想,茁壮成长。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闭营回校

   两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快乐而短暂,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中国古老戏曲莆仙戏、民俗文化、手工文化的魅力和活力,知行合一。在闭营仪式上,校领导作了总结发言:“19785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度证明了此论断的生命力。本次研学实践中,同学们把课本中所学知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同千年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了革命情,民俗情,非遗情;延续了莆阳文脉,赓续了红色基因。中国的未来在少年,二中的未来在你们。感谢你们,加油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