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网络求真
转自莆田文明网 信守诺言可敬可亲可学
【发布时间:2017-02-06】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转自莆田文明网
信守诺言可敬可亲可学
华夏五千年悠悠历史,积淀了无数文明与沧桑。在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里,总有一些东西“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比如说,诚实守信。在上海崇明,有这样一位出租车司机——年轻时,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奋勇杀敌;退伍后,他信守与牺牲战友间的“生死约定”,历经千辛万苦寻得烈士双亲尽孝,让老人晚年生活无忧。他就是“好战友”姚惠涛,2016年1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万一我死了,请你去看看我父母;如果你牺牲了,我活着,以后也一定去崇明看你父母。”这是在老山前线姚惠涛和上海战友陈建中相互许下的生死诺言。正是这句承诺,姚惠涛退伍后放弃了安逸,选择了“折腾”,苦苦寻找了战友父母27年;正是这句承诺,姚惠涛在“认亲”后的4年多不管刮风下雨,得空便上门看望慰问,膝下陪伴。对于一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和基本要求,是涵养良好道德境界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然而,许诺容易践诺难,因为守信践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力量。姚惠涛历经31载书写的传奇,再次向我们彰显出诚信的魅力、道德的力量,值得所有人为之感到骄傲。
  “一定要找到战友的父母,他们失去了儿子,我就当他们的儿子。”作为一名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前线的军人,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牺牲自己是自豪的,可是当生命陨落的时候,苦的却是那些盼着家人归来的烈士家属。姚惠涛在战友陈建中牺牲后,毅然决然选择漫漫“寻亲”征途,体现出渗透到中国军人骨子里的那份纯粹、朴实:“前线的战友,那是互相挡子弹的交情,是最亲的兄弟!”或许这种纯粹、朴实的品格,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近乎“傻”,但凡人姚惠涛用诚信书写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是在凭着良心为人、做事,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都能把各种不理解转化为对崇高道德的追求,转化成无穷的力量。
  苦心人天不负,姚惠涛历经万难寻得战友双亲尽孝心的过程,也铸就了一名受人敬仰道德模范的丰碑。这座丰碑下,鲜花盛放,光彩熠熠,映照出姚惠涛的诚和信、忠和义、善和美。当前,在市场经济洪流中,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诚信的严重缺失是道德领域需要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当“诚信”二字正在被怀疑的时候,当许多人已经忘记了道德底线的时候,建设诚信社会的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其中,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领,离不开身边人身边事的感动。姚惠涛,一个平凡人31载信守承诺的生动故事,就像不灭的火种,在人群中播散着光和热。像姚惠涛这样可敬、可亲、可学的“中国好人”,感染了华夏大地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期待姚惠涛这样的诚信故事仍在继续,更期待有更多的人学之、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