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学科研>> 试卷评价
2013至2014学年高一年段下学期期末试卷评价
【发布时间:2014-09-20】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莆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范围为必修二的第三至第五单元,试卷命题思想和意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总体上来说难度适中,注意适度设置时代性、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探究性、开放性试题,题目较为新颖、灵活,图文并茂,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了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新课程背景下命题模式和题型的比较成功的探索。试卷特点具体表现为:

1、注重基础,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试题设计为单项选择、材料解析题两大题,各题在分值比例、内容要求或表现形式上尽量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考查的历史知识均为政治史的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全面考查学生历史双基和良好的历史素质的培养情况,体现基础性,实现对历史必修二的教学要求和终结性测评目标。试题客观题部分大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观题部分,“4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实践 ”、“42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等完全依托教材,试卷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视阅读课本,以夯实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2、传承三新”(材料、情境、问题),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命题思维方式与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即能力要求主题确定素材选择切点确定问题设计,进行命题。每道试题均依据多种历史素材,设置一定的不同的情境,由此引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注重试题的新颖性与创新性。试卷简约,体现梯度。试题内容简洁、易懂,学生阅读无障碍,便于学生准确作答。选择题由浅入深。材料解析题中所设置的问题的难度也呈阶梯式递进,第(1)问较容易,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第(2)(3)两问难度递增,拉开分数档次。第32题设置AB两组试题,既可以保证大部分考生合格,又体现试题的区分度。

3、巧设情景,图文并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新材料在高考试题中的运用越来越常见,所选材料广泛,形式多样,重视考查学生信息解读、知识迁移能力。本卷材料选取多样化,充分运用文献、图片、表格、评论等多种材料来命题,创设历史新情境,注重题引的设置,强调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体现了试题的新颖性和可读性。如选择题的41415182633383940题。

4 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开放性试题为考生设置了发表自己见解、张扬个性的舞台。允许考生在答题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尊重考生的多样性就是鼓励创新。有些试题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能说明问题即可赋分,这为考生提供了宽松的答题环境。肯定考生个性化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实际上就是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肯定与鼓励,有利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考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发展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5、重视联系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试题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与现代公民教育,但不刻意追求热点。关注地方史和现实问题,以时政热点作为命题的灵魂和核心,突显人文精神。考查地方史,突出现实问题的历史溯源、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体现应用价值。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有机联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试题在注重考查历史学科基础史实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现实,渗透时事,努力实现知识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如第1357101213222325262729题等,都不同程度地联系到当前世界、我国、我省,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莆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评价

                            王碧兰   2014.08.29

一、试卷特点

1、考查范围

化学必修一的所有知识点及必修二专题一及专题二的第一二单元,其中必修二占55%,必修一占45%

2、试卷结构

满分100分,共分两部分(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主观题:共7大题,共60分。难度系数为0.63---0.65

3、试题特点

    这次出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基础。本着简单题70%,中等题20%,难题10%的原则进行选题,意在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及格和优生得高分,以保证本次考试的区分度。从试卷命题范围和覆盖面看,本试卷侧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重点、知识点覆盖面全面,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物质类别;物质组成、;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实验操作,基本的实验仪器及其用途;有关氯、溴、碘、钠、镁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重点考察有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储存方法等;有关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化学计算等知识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对实验的考查,立足于教材的基本知识,又不拘泥于教材,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难易程度适中,覆盖面广,力求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中存在的问题。本试卷由黄云鹏及林少林老师命题,由高一化学备课组集体讨论,由王碧兰老师审核,最后定稿。同时对于化学计算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定量实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化学用语的正确应用等进行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客观题:40分:得分30分以上(含40分)的占总人数的50%左右。

2、主观题:60分:得分30分以上(含30分)的占总人数的50%左右。

总分:100分:学生得分情况高一年段总平均分为67.2,90分以上近22人。80-90分数段共200人,跟预计的差不多;及格率在63%左右,但是优秀率比较差,仅26%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本次考试总体成绩反映了这一阶段以来,学生总体情况应该是良好的,平时的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也暴露出我校学生有的基础不够扎实、能力欠缺的软肋。学生答题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对于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反应不熟悉,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理解不透。对于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反应不熟悉,对于反应的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导致生产物不同没有搞清楚。说明学生学得不扎实。

2)有些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或知识储备仍然有缺漏,解题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

3)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还是没有搞清楚。对于物质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还不清楚,上课强调过,练习做过,讲评过,说明学生对于做错的题目没有认真总结。

4)实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有一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必须掌握的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实验程序的理解仍然不明确。

5)有关离子共存的问题、电荷守恒的题目,练习过很多次,但任然没有掌握,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学习方法欠佳,不善于总结。

6)考虑问题不全面,对于刚刚接触元素化合物中的工业流程图来说,最后一步确实是有点难度,可以理解。

7)反映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对于一些强调很多次的细节问题还是失分,说明不注重细节。

8)对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没有搞清楚,实际上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不灵活,不能举一反三。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备课组活动。对于期末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弥补。要继续加强对我校的学生的研究,充分体现生本思想,选择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学习和研究,以教研室为平台,不断向兄弟学校学习。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前预习,可后复习巩固,梳理知识,形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学科知识网,扎实基本知识与技能。

3、加强实验教学。开齐教材中的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作用。

4、加强定量计算。在专题三~专题四的学习时,加强定量计算的教学,充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用途及其制法等。

5、培养学生分析图表、数据,能够处理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细化化学用语教学,在“运用”上下功夫。

6、注重作业的布置的质量。在作业布置上做到分层,考虑不同班级和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业的选择上要做到更加精当,让学生少做题,多收获,杜绝题海之战。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第四学段检测试题评价

                     林秀清

一、   试题结构特点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必修二全册,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题型及分值为:选择题40题合计60分,综合题4题合计40

二、试题分析与评价

1)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本卷共分为二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试题的选择紧扣教材,注重地理知识、认知地理的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做到了不偏离书本,考查的面较广,题型结构合理。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标的要求,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能反映知识间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试卷既注重课标与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学生学习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客观地说,这是一份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新会考模式的试卷。

2) 试题综合性较强如44题有较强的综合性,考察学生自主发挥的能力。

3)突出知识的系统性,考察学生对地理原理应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 42 题。

4) 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加重,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 34题要求学生思维开放和严谨。

(5) 选择题25 26小题要求学生对书本进行深度加工后再答题,有一定难度,但都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

. 考点分布与命题主要意图

考点分布与命题主要意图一览表

题号

主要知识点

命题主要意图

分值

123132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图示信息和基本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34,232414 44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19.5

57891213 15,18,252637384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

根据提供图示信息和文字材料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的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6

681112, 2135,3641

商业网点布局交通布局变化的影响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9.5

10112122

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图示信息和文字材料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6

16171920293043

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

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0

27283334

工业区

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工业地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6

3940

可持续发展实践

根据图示信息和基本知识,判断可持续发展实践

7.5

四、典型错误及分析:

(一)选择题:

 1.11 题得分率最低,都为 25%左右。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关于农业地域类型书本上是有的, 并且在课堂上也是作为重点来讲述的, 但对于其具体分布 的地区却不清楚。

2.12题得分率只有40%。本题检测学生对地租等值线的理解,课本中虽然有等值线的有关理论,但没有图形表示,学生理解不透。

 3.2526 题得分率也只有 27%。很多学生对城市热岛效应,不知道如何入手。

(二)综合题:读图与析图能力较为欠缺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着的问题,如第43题。如何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如第42题。如何组织语言,答到点子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主观题得分率低的原因。

五、思考与命题建议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根据课程标准,制订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相符合的试题难度分配。

2、 继续保持扣紧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试题有利于夯实基础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充分运用地理图表作为设题素材,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采用生活和生产实际案例来创设情境,增强地理试题的趣味性和社会价值。

4、基础年段综合试题要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叙述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莆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物理第四学段试卷的评价

评价人:郑少华

一、试题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考核内容: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及选修3112章全部内容

试卷特点:

1.试题难度:7: 2: 1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出题,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特点,重视基础,又有难度提高,有层次感,让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有方向、有动力。此次检测试卷的结构是合理的,难度是适中的,它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

2.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适度设置了与日常生活、当代科技相联系的题目,以考核学生能力为核心。

题型是单项选择题13题共52分,实验题2题共12分,计算题4题共36分。

二、试卷的分析:

本试卷据2014年福建省物理试卷的要命题的精神,有一定的灵活性、注重物理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为主要目的,全卷满分为100分。这次高一物理科试卷,旨在考查学生在高一学生一学年来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为高二物理学科教学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总体感觉是一份较切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试卷。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2的全部内容和学习要求。在选择题的考查中,重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内容包括了必修12的全部内容以及有关图象问题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题的考查中,主要针对“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等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关注意事项和纸带的灵活处理进行考查。计算题的考查中,涉及“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机械能守恒”、“电场叠加原理”、“动能定理”和“弹性势能”的灵活运用;第19题是集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和弹性势能变化的一道综合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试题没有刻意追求难点和热点内容,试题趋向于灵活应用,无偏题和怪题,试题表述科学、规范,区分度较好。

三、试卷命题的改革导向

命题要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本模块内容与实验内容在物理的重要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逐步培养高一学生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命题注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求教学强化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命题强调素质立意,以知识考查为基础,以能力考查为主导,以素质考查为着眼点,强化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命题要力求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要求强化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联系。增设 探究性实验题和创新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第四学段英语试卷评价

薛盛兰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内容主要以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四第1-4单元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旨在夯实学生的基础,注重阶段内知识的考查和消化。试卷选材上注重题材、体裁的多样性,所选文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感,体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理念。纵观整份试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二、具体题型分析:

1、听力部分:

本次听力材料难度不大,,声音清晰,语速适中,共10个对话和独白,均选自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话题,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所需信息。但个别题目在设置上侧重了对推现判断的考察。如第4题和14题。建议平时听力训练时,选择听力理解性强的材料,锻炼学生在听的同时处理信息的能力。

2、单项选择:

本部分重点考查词汇、语法知识以及交际用法等,主要是新近学生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的语法是都难以掌握。(如:22题目、27题目、29题、30题等)。语法运用方面,比如定语从句(31题目)、宾语从句(33题)等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以前做过的题目原原本本照搬出来,(如:333435题),这几题的得分率也不高。由此可见,应该经常复习以前的知识从而达到使学生巩固已学内容并能熟练运用的目的。

3、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语篇、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出最佳选项,是综合性较强的题型。从试卷可以看出,学生在某些句子的理解和具体语境的处理上还欠缺能力,(如:40题、46题、47题和52题等),由此可见学生读题不够细心,容易犯习惯性错误,应该指导学生做题的严谨性。

4、阅读理解:

5篇短文,所设题目涵盖了文章主旨大意、细节信息、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考查指标。语言地道,趣味性强。从试卷可以看出,第58636768题,完成得较差。学生虽然能读懂,但不会选择。在概括要点、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上还需要加强训练。

5、句子填空

该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基础词汇的掌握,而且涉及基本词法和句法知识。其中72题失分较多。还有78题。

6、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选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学生所写的内容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层次段落不清晰,对句子不能灵活处理,语法知识欠缺,出现句子成分残缺;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所表达内容与要求话题不符,还有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涂抹,导致失分。学生中单词拼写错误,时态运用错误是普遍现象。大部分同学的文章只是若干简单的罗列,缺乏必要的过渡词和高级句式,以至于使文章显得失色。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继续加强对高考大纲词汇的训练与指导,注意从基础抓起,如单词拼写,词性的区分,常用固定搭配、熟词生义、尤其是在语境中训练词义辨析。

2、阅读教学中,注重选择地道的原计原味的英语阅读材料,保证每天的阅读量,提高对长难句的分析能力。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为卷II留下充足的时间。

3、针对高考作文开放的趋势,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对开放性作文内容的组织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增强文章顺畅性,语言的规范性,同时继续注重卷面书写规范。加强对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进行分类指导,搞好说与写、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