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近日,莆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大手拉小手,一起跟党走”实践教学成果汇报活动。 据介绍,近三年来,为推广跨界共同体下“一体化育人”模式,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莆田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思政实践基地协作,同莆田第二中学、莆田第十八中学、逸夫实验小学、兴安小学等签订联盟共建合约,协力绘制思政育人“同心圆”,打通界别、区域、学段、校际界限,构建跨界共融的“大思政”格局,形成“两线并行、三段衔接、一体推进”的培养体系。 课程内容一体衔接 莆田构建“主题课程+交叉课程+融合课程”课程体系。主题课程是为达到某一目的或解决某一主题问题而专门开设的课程。如开展“福建红色文化”主题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开设“同上一堂行走的生态环保课”,让学生深刻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目前,不同学段,同一主题,线上或线下“同上一堂课”,已成为莆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探索的一种新常态。“交叉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活动等方面涉及语文、历史、艺术、思政等多个学科。“融合课程”则将同一领域中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加以交融。 “2007年我们开始酝酿协同育人,近十多年来已经开发了思政教育、经典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红色教育‘五个一体化’系列校本德育课程,2019年开始遵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规律,进行模式复制与推广。”莆田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赖翩京说。 跨界队伍一体培育 莆田建立了跨学段纵向贯通的德育体系,邀请大学教师、企业导师、中小学名师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和点评,并参与课程设计和德育校本编撰;创建与大中小学生之间持续的教学互动机制,使大学教师、企业导师、名师对大中小学生的指导由“讲坛”向项目指导、创新创业等形式延伸;建立跨学科横向融通的培训体系,致力于丰富学科教师的学科背景,将政治信仰、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法治精神等内容渗透学科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指导能力;建立跨领域责任体系,坚持系统观念、打通教育场域,与家长、社区、企业、政府联手直面莆田的环保、乡土文化、劳动就业等问题,通过校地合作、区域治理协同,多元主体串连教育内容,实现多方共赢。 实践资源一体供给 思政课实践教学兼具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学院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间的产学研紧密合作,为莆田第二中学、城厢区中小学提供丰富的实践基地资源,建立学生社团纵向发展格局,使红色、生态、科技“三下乡”等志愿服务工作日常化、组织化、品牌化。 在莆田,大中小学“同种一棵绿树 共建美丽中国”“同扫一次墓”“同上一堂国防教育课”等主题化、生活化的系列活动,增强了各学段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实践能力。 “我们首先设计好实践手册,通过指导思想、课程规划、阶梯任务单、资源拓展,引领不同学段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完成任务单,分阶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师生协作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系列实践成果慕课。”福建省学科教学带头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体化建设负责人张彩云说。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冬红表示,莆田依托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政行企校合作理事会和莆田市职业教育联盟,构建跨界共同育人模式,促成学校、社会、企业、政府等不同系统主体多元互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推进新时代德育一体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思考与实践范本。(文 陈建良) 编辑:陈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