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莆田二中2012至2013学年上学期第15周评课
【发布时间:2013-01-02】 【作者:/来源:】【关闭窗口】

 

关于张卫红老师一节课的点评
卫红老师在高二(10)班所上的是一节语法课——虚拟语气。虚拟语气在英语语法中是较难的一个内容,它与汉语表达形式有很大的差异。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在对此语法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虚拟语气的语法规则,并能得以运用。整节课教师运用了启发式、导入式教学法达到了教学目标、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很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导入新颖,紧扣新课内容,具有铺垫作用。
2、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采用实例呈现—模仿—归纳—巩固练习形式—由浅入深,为学生创造分析、总结的能力锻炼的机会,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培养。
3、所运用课件的制作符合本节的需要,内容多、容量大,让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能最大化、全面化了解虚拟语气各种用法,但同时对于语法基础较差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可能负荷也大了些,建议分为二节课讲解。
3、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是由低到高,灵活安排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使人感觉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4、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切,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应变能力强。
 
                                 评课人:林晓萍
 
                        
 
关于薛莉琳老师一节课的点评
1218日 星期二  高二(7
薛莉琳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清新的词汇课,整节课以诗歌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联系课文内容,由易到难,深入浅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从以下几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1、教态自然大方,板书工整漂亮,在整节课中,薛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接近与学生的距离,优美的字迹和标准的语音;整节课下来让人感到舒适、愉快,是一种享受,教师自身具备很好的专业素质。
2、词汇教学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境,不仅结合课文而且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词汇能够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比如在教授“Coney”一词时,课文例子Coney one’s feelings,薛老师联系实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省略一些),这样一来学生在上词汇课时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能够学有所获,把所学词汇运用到平时英语学习中去。
3、教学步骤紧凑,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操练形式多样,动静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单词式,静听式的课堂结构,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次数多,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破解难点,发展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词语表达能力,情景创设能力都进一步提高。
4、教学设计理念新,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教材为基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总之,薛老师的课是一节优秀的词汇呈现课,如果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所学词汇创设情景,编故事,效果会更好。
 
                                 评课人:陈莉颖
 
 
对吴德良老师《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的评价
 
一、较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较准确地把握和分解了课程标准,知识点落实扎实,通过英国议会和内阁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横向比较、归纳总结等能力。
二、重点突出,难点解析到位。针对高二文科班学生的学情,围绕本课重点——英国制度的“创新”,重点突出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及两党制的形成,围绕这一问题,探究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变。选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设置问题,如:卡梅伦怎能样当选英国首相的 面对欧债危机卡梅伦内阁有一揽子救市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等等,既加深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制阁制等概念及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等的理解,使学生较容易地弄清责任内阁制下英国国王、首相、议会、内阁四者之间的关系。又将相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了课本中的单元导读知识。把课本中学生该掌握的主干知识通过板书设计,简洁又清楚地呈现出,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知识。
四、课堂结构严谨,线索清楚,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语言准确,精练,幽默,体现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历史专业功底。
 
                              评价人:梁伟丽
 
 
评林秀华的一节课
 
林秀华老师上的是古代诗歌选修课——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歌。
对于语文选修课的教法,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校各有不同的研讨。有的把选修课当必修课上;有的备课组统一诗歌流派,把诗歌内容分类进行教学;有的按诗人专题来分配材料安排课程。也听过不少学校不少老师的课,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今天秀华老师的这一节课,较好地体现了由必修进入选修的教学安排。
首先,扣住单元目标,以闻一多先生的品评导入,以较高的专业素养整体提升诗歌选修课的品味层次。
其次,由学生一读、二读、三读从感受诗歌形象,进入“置身诗境”,再“缘景明情”,重视吟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赏析诗歌并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最后,由一首两首进入知人论事地把握诗人,结合孟浩然与王维生平及其他代表性诗歌分析,对于两者的“隐”情,作了较细微的品鉴。
值得商榷的是,如此充分的备课与丰富的内容,安排在一课时内略显仓促。针对于选修课,应用连按的两个课时来教学会更从容些。
 
 
                               评课人:李海珠 宋益慧
 
                        
 
关于黄玉花老师一节课的点评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这节课在语言知识上从词汇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体育运动的词汇;从话题上讨论了奥运会的起源、发展,从功能句上练习了一些发表个人观点看法的句型,根据课文的信息和教师所给的对话范文,进行分组对话练习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和讨论奥运会发展历史及奥运精神,鼓励学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
(二)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本单元Olympics为话题,本节为“热身”(Warming up)部分,用图片呈现了奥运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看图讨论,了解奥运会发展的过程,通过奥运会所设的项目的了解补充了大量的有关运动的词汇。
(三)从教学程序上的分析
整节课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层次清楚,通过不同活动达到对词汇、背景知识、个人认知及个人观点的表达。课堂结构安排合理,对话练习由浅入深,过渡自然。但在对练习前如果给学生多点时间思考准备就更好了。
(四)从教师基本功上分析
  1、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有热情、师生互动热烈、气氛好。
2、运用教具对多媒体的操作熟练。
3、虽然是warming up,主要思路和重点都体现在课件上,但如果能适当板书一些会更好些。
 
                                 评课人:林晓萍
 
                
 
 
20121219余金通点课
解析几何轨迹方程求法(点评人:李志洪)
一、总体初评
本节课教学目标把握较准确,教学内容取舍合理,容量适当。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讲练教学法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环节完整,结构严谨,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衔接过渡自然,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效,能较好的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分评
1.教学目标分析:能按三维目标要求分析并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全面、具体、把握较准确;
2.教学内容分析:对教材的把握较到位,难度适中,容量恰当,重点内容把握准确,对难点的成因与对策总体较有效。导入设计一般,例题、练习的设计较适当,能有助于部分较好的学生形成有效的解题技能,重视对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欠少些,部分较差的学生接受可能较困难。
3.教学策略分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与点拔,采用讲练结合教学法,但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欠深入,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环节完整、教学节奏有度,时间安排较合理。
5.教学效果分析:学生思考与发言较不积极主动,对核心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知识结构的重组,能较准确地归纳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涉及的数学方法,从学生的发言、交流及练习的完成情况较难反馈教学效果。
6.教师基本功分析:多媒体的使用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语言清晰准确,声音洪亮,对教材的理解准确,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板书整齐,分析准确。课堂组织能力较强。
三、最后综评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较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材处理合理,教学有效,能达成教学目标,但在以下方面还有值的商讨之处:1.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以听讲为主,独立自主的归纳概括应适当重视。
 
 
 
20121218日林龚琪点课
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点评人:李志洪)
一、总体初评
本节课教学目标把握较准确,教学内容取舍合理,容量适当。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讲练结合教学法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环节完整,结构严谨,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衔接过渡自然,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效,能较好的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分评
1.教学目标分析:能按三维目标要求分析并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全面、具体、把握较准确;
2.教学内容分析:对教材的把握较到位,难度较小,容量较中,适合文科生认知规律,重点内容把握准确,对难点的成因与对策总体较有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导入,生动形象,合理有效,例题、练习的设计较简单,能有助于部分较差的学生形成有效的解题技能,重视对三基的培养与提高,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欠少些,部分较差的学生也能接受。
3.教学策略分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指导与点拔,采用讲练结合、分组探究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较扎实的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环节完整、教学节奏松驰有度,时间安排较合理,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配合较融洽,课堂气氛较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效果分析:学生思考与发言较积极主动,对核心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知识结构的重组,能较准确地归纳概括本节课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以及涉及的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方法,从学生的发言、交流及练习的完成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还是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6.教师基本功分析:多媒体的使用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语言清晰准确,较有激情,对教材的理解准确,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板书整齐,分析准确。课堂组织能力较强。
三、最后综评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材处理合理,教学有效,能达成教学目标,但难度较小,在以下方面还有值的商讨之处:1.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例题难度偏低,可能导致难于调动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应重视对概念内涵概括与外延辨识的教学;3.应重视课堂生成性错误资源的发现与利用,促进学生对易错问题纠错能力的提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简评
执教者:郑晓丹    
班级:高一(13)             
授课时间:2012.12.18
评课:林一峰
整体上看执教者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追求,在教学程序设计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借助问题探讨,启迪学生思维,追求学生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习得研究生物学方法。如:执教者从连续磕带盐瓜子口腔粘膜感觉等生活现象引入课题。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料“问题探讨”, 结合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通过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辅以多媒体直观展示渗透作用发生机理,得出渗透作用的的原因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之后总结出渗透作用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以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为依据,结合对教师事先设置的问题的思考讨论,来探讨分析成熟红细胞在不同(低渗、高渗、等渗)蔗糖溶液中的三种现象原因,小结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相关问题。这种类比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执教者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既证明细胞与外界溶液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又训练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建议:1.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科学准确,如: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板书中“半透膜:原生质层”。2.科学探究的步骤问题的提问缺乏经历支持,应该在学生有一定经验后才可能有概括性的体会。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简评
执教者:陈丽钦  
班级:高二(2)             
授课时间:2012.12.11
评课:林一峰
本节课执教者主要以 “最近发展区”教学原理,借助学生完成所设置问题,来组织开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解答来激发、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实现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体现执教者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追求。执教者能结合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特点,灵活运用画概念图、阅读课本、分组讨论、提问及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培养,以达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要点简明扼要,有利学生课后复习,但有些文字表达不够规范,如“未兴奋”写成“未兴”等,这可能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误导。另建议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如画图解可让学生上讲台板演,并依此为生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化学评课稿《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讲课人:陈碧琴   评课人:黄云鹏     2012.12.1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化学必修已经初步学习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其原因,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陈碧琴老师以2个生活中的问题为契机引入新课,简单复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为引入新课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引出一个质疑,为什么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室加入的不是蒸馏水而是氢氧化钠稀溶液 从而自然过渡进行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差异教学,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实验方案,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了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实验方案评价后,由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堂效果很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达成,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在讲解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的粒子种类时,适时运用多媒体,通过直观的方法形象地说明微观过程;在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差异的教学上,先由教师质疑,提出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差异,具体以1mol.L-1氢氧化钠、氨水、盐酸、醋酸溶液为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指导。最后通过2个问题探究,使学生加强对强弱电解质的区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探究,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利用化学实验事实,解决抽象问题,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
本节课,陈老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设计顺序合理,时间分配恰当。授课过程细腻,学生思维较活跃,师生双边活动较多,为互动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课堂语言精练,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加以适时纠错指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1、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复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基础上了解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强化对电离平衡认识,将电离平衡纳入化学平衡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系统。
2、在教学过程问题探究设计中,提出问题及见解不够新意。应针对学生认知的模糊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的能力自然形成。例如,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吗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有何关系 
3、在学生实验中学生指出两个气球体积一样大,可以把这个思维的火花作为一个问题留到课后思考,又可以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适当地加强一些板书和课堂反馈练习。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点评
秀屿片区公开课
时间:20121219
班级;高二15
授课老师:陈素风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先进的。以学生熟悉的动漫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功夫熊猫》为切入,让学生上台展示PPT(两部动漫成功的秘诀,领会文化创新的途径),设计观点碰撞:外来文化是全盘吸收还是全盘否定(反对错误倾向,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等,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特点。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本堂课的教学实效是优质的。知识传播准确无误,观点全面;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是一堂不存在科学性问题的高效率的课。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的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的积极充分,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
本堂课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PPT可以不用的尽量少用。
评课人:郑海英
 
 
 
【气压带和风带】一课的评议
学科:地理                    授课老师:朱一欢      
 班级:高一(18)              授课时间:2012.12.13
从教学设计来看:导入新颖、思路清晰,结构紧凑。以日本人二战中在本土投放氢气炸弹可以自行到达美国本土为例,导入新课。以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功应用”来创设思考悬念,激发学习兴趣。紧接着设计两种问题情景即地球均质与不自转、地球均质与自转,让学生探讨由单圈环流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最后采用版画引导理解总结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季节移动。
从教学目标来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巩固练习都能扣紧本节课标即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特别是请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活动中,老师给予详细的修改和点评。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本节教材内容。
从教学方法来看:导入选材新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因果推理分析逻辑正确,板图板画选用比较合理、科学性强。在低纬环流用了三围立体图进行讲解,教学效果很好,但在中纬环流、高纬环流讲解中没有采用三围立体图、相对教学效果欠佳。
从教师素质来看:教态大方自然、语言清晰、说明到位。板书版画整洁规范。课件制作运用技术娴孰,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但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
倾听学生的心里想法、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营造更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评课人:林秀请
 
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一节公开课的点评
授课教师:郑远平
时间:20121214日上午第三节           班级:高一(4
   “超重与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特例,该师以生活中台秤称体重为实例,让学生上台称自己的体重,且在台秤上起立、下蹲和静止,观察台秤示数的变化,提出问题而导入新课,创设了物理情景,体现了物理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介绍物理概念,引导同学思考,从所学的物理知识引导、帮助同学分析、推导的“台秤示数的变化”的原因,符合了高一学生的认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归纳、提高。知识的生成过程比较自然、到位,给了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课堂气氛较好,课堂选例典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注重高中物理概念的形成,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这是一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认真准备的课;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和展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二者的融合来完成;在学生的回忆和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化;本节课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发展,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讲授的过多,知识重复较多,缺少年青人应有的激情;不敢多放手,给学生多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要注意课堂的节拍和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展,突出本节的重、难点;
 
 
 
 评课者:郑少华 2012/12/15
 
 
高二物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一课的点评
授课教师:卢俊耿
时间:2012年12月19日上午第三节           班级:高二(1)
老师以自然现象“极光”视频为引子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创设了物理情景。以复习安培力为契机,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分析、推导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而后从演示仪上进一步证了理论上得出的结论;再分析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改变其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整节课详略得当,点突出,难点突破,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问题,较好地处理了本节内容,整堂课比较流畅,各知识点过度的也自然,学生配合的也比较默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教学角度谈对这堂课的认识:
从教师的基本功来看:卢老师基本功比较扎实,有条理;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教态自然,面部始终带着微笑,充满亲和力;具备物理学科特点的多媒体制作能力。
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处理来看:洛仑兹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卢老师对本节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上亮点主要有:能从自然现象“极光”视频导入新课,充分体现物理教学回归实践的要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运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即从自然现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分析,综合提炼,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以及作用的效果。在这个方面,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把握了本课的主题。将知识点与演示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对知识理解。且配以适当的课堂练习。由简单到复杂,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把握,并给以适当的强化。
能力方面:通过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产生效果的分析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方面:本课从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课堂活动和教师的随堂点评,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评课者:郑少华 2012/12/21